一 、教学简况
授课对象:2022级学生
授课形式:理论讲授+多媒体辅助
教学内容: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节课内容在第四章第二节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通过本节课教学,帮助学生把握商品经济及其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商品的认知。
教学重点和难点:
商品的定义与甄别。
价值规律
二、教学过程
【课前教学准备】
提前发布学习任务。在学习通的班级群中提前发布任务清单,让学生通过碎片化的时间自主预习教学内容,收集材料,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跟踪课堂学习情况。在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后,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课中实施过程】
视频引入:通过比特币的汇率变化、比特币ATM机的出现和应用以及支付宝、Q币等虚拟货币的广泛存在和使用使学生思考日常接触的虚拟货币的性质。
经典选读:梁家河的“虚拟货币”——节选自《梁家河》第106页--110页《要为人民做实事》
VR观看: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学院VR观看《延安·梁家河》
教师提问:
那个年代,农民靠工分养活自己。工分就是钱和粮。
梁家河办起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后,工分就变成“虚拟货币”,社员可以用工分换衣服、农具、日用品,甚至可以对冲抵账。
这种内部搞活,对缺钱的群众来说,无疑是十分便利的。
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条件下的“虚拟货币”:工分和比特币,引发学生思考货币的产生和货币的性质。
比特币、工分是不是货币?
货币是什么?货币是怎么产生的?
货币为什么具有“魔力”让无数人追逐?
学生回答:A:比特币、工分不是货币
B:货币就是人民币
C:货币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交换需要的东西
教师讲解: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历史上看,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以及货币形式。货币具有五种基本的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随着货币的产生,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只代表商品的价值。这样就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一切商品只要转换成货币,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能得到解决,从而使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所以,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所以,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
三、教学评价
学生通过阅读梁家河相关内容段落,了解习近平青年岁月在梁家河的经济活动,结合货币本质的学习认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凸显对劳动价值的认识,理解货币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关系,着重体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意义。